2020 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给教育尤其是国际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国际大环境日趋保守化的今天,面对疫情带来的安全不确定性让很多的中国家庭在选择国际教育上疑虑重重。
?1、国际教育是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需要
为了有效帮助更多的家庭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我们首先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疫情是暂时的,并不可怕,也不要过于恐慌。纵观整个人类演化发展史,人类正是在从自然灾害、疾病的流行的对抗中获得了抵抗能力、免疫能力。面对此次全球疫情,我们要具备国际视野、世界担当的勇气和智慧,依靠科学技术武装自己;要能够冷静观察、判断并客观分析和理性选择,了解境内外疫情和国际关系趋势变迁,理解 “国际领导力”“批判性思维” 的时代意义,而不是一味焦虑和迷茫。
第二,经过 40 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走向深度融合,经济贸易、教育文化等实现全球化交流。但随着世界高科技的发展、各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我们依然面临新型国际关系的压力。中国需要全面参与全球化,而这就必须培养一大批符合国际先进标准的人才; 这就需要国际教育,需要我们的学生走出中国,去站在世界舞台上接受培训与锻炼。因为只有具备了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才能更好服务于中国走向世界的各项事业,讲好中国的故事,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第三,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趋势看,我们应该看到世界的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只有前行,不会停滞。如何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依靠国际化的教育。培养出大批国际化、复合型、高精尖的人才,一直是国家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最亟须的。
2、家庭教育选择要看大势 不应被一时的困难吓倒
一个家庭对下一代教育的投资与规划,不应因为一场疫情而中断或改变。从长远发展来看,一个孩子会有十几年的学习时间,在这个漫长的时间周期里,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痛苦或灾难。我们应当抓住这一特殊时期,增加对孩子意志的磨练,提升他们对生命、对健康的深刻理解。全球视野、创新意识、法治思维、家国情怀,这些素质是孩子们的未来必备要素。
期待更多的家庭摆脱焦虑与疑惑,坚定地为孩子的教育投资与规划找到正确方向,与国家、社会、学校一起为培养国际化优秀人才携手砥砺前行。
3、放眼全球,但更要立足国情,打好基础
国际教育是培养既懂国情又深谙国际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具备家国情怀才能筑牢自身文化的根基,这是我们对外学习和借鉴的基础。新时代的人才既要深化对自身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同时也要熟悉世界各国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以及各地人民的风俗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交流中理解历史文化争议、包容差异,实现共识。
目前中国的基础教育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所以建议中国的孩子能够在国内夯实基础教育后再选择出国留学。期间可以通过游学等各种方式,让学生更多了解接触其他国家的文化,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力,让他们高效融入世界。
此外,规则意识与法治思维是学生尤其是留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尤其是走向国际,缺少规则意识、法制思维是不行的。学生要从小树立法治意识、培养法治精神。只有知法懂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国际化精英领袖人才。
疾风知劲草,留学仍当时。无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社会的人才需求都对国际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广大的青少年一代肩负家庭的期待和国家的重托。秉持家国情怀,以开放心态全面接轨国际,勇于承担起国家国际的使命与担当,实现对自己未来、国家未来、世界未来的主导。
*本文节选自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新书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作者:王广发
来源:未来网?